图1资源库“线上”验收答辩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以下简称“资源库”)建设项目于2018年7月由教育部批准立项。资源库建设过程紧紧围绕国家电力产业发展,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以培养电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宗旨,以“能学、辅教”为基本定位,遵循系统设计、合作开发、开放共享、边建边用、持续更新的原则,联合资深行业企业、国内同专业领先的职业院校,经历了调研准备、统筹分工、边建边用、推广应用和持续更新5个阶段,整合、优化了电力相关领域全国优质专业和课程建设成果及行业优质资源。资源库素材总量16716个,系统化课程22门,注册用户33298人,非文本类资源占比53.79%,原创性资源占比91.7%,超额完成建设任务。
图2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门户网站和平台
资源库项目建设团队通过创建、集成、整合、优化的方式,建设专业资源、课程资源、素材中心、行业资源、培训资源和特色资源等六大子库,满足教师、学生、企业员工、社会用户及其他用户个性化学习需求。制订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等5个专业教学标准,参与制订智能配电集成与运维、10kV不停电作业2个“1+X”职业资格等级证书标准,引领全国电力类专业建设。依据分层建设思路,建设包含微课、视频、动画等类型丰富的素材资源,组建标准化课程16门、培训课程4门、创新创业课程2门、个性化课程332门。建成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师资培训、社会培训、竞赛培训和新技术培训5个培训资源包,为1600余人提供职业资格培训。建成企业案例、虚拟仿真、典型任务模块、“一带一路”服务等特色资源,其中,电力数字博物馆通过三维情景式信息平台,展示电力发展历史,传播电力科技知识。资源库平台注册企业396家、注册院校208所,其中学生用户27919人,教师用户1004人,企业用户1693人,社会用户2682人。
图3 资源库建设项目答辩团队
按照教育部要求,项目通过后,联盟院校还要继续立足“能学、辅教”的功能定位,持续推进专业教学改革;遵循“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的建构逻辑,持续提升资源库建设水平;强化“使用便捷、应用有效、共建共享”的应用要求,持续完善运行平台功能、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健全以用促建、共建共享的长效机制,确保每年新增和更新资源比例不低于验收时总量的10%,每年新增用户数量不低于验收时总量的10%,并保持用户活跃程度,不断扩大资源库的覆盖面和受益面,持续加强资源库的动态服务能力,为全社会提供一个更高质量的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