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风采

先进风采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先进风采  >  正文

奋斗者 正青春|机电奋斗者风采展示录之三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05-13

挥洒青春  笃志职业教育

                 ——雷彪同志个人先进事迹

      

雷彪同志从教12年来,将青春的激情播撒到岗位中,始终饱含立德树人的初心,笃志职业教育,甘为人梯,业务精炼,成绩突出,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己任,爱岗位、爱学生、爱事业,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优秀毕业生。

一、潜心育人,辛勤耕耘

他作为一名优秀的专业教师,忠于人民教师的光荣使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水平去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以一片赤诚之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年学生的心灵,引导他们茁壮成长。

课堂教学中,雷彪的讲授像一块磁铁,深深地吸引学生。他注重分析高职学生群体的特点,根据学生学习差异与特长分类,遵循“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针对性的教育、实现个性化的发展”的教学原则,因材施教。

精选行业企业实际加工项目中代表性强、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学习兴趣的工程项目作为案例,进行教学加工、设计和实施,强化“工匠精神”培养,将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与不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将技能竞赛的内容与具体的课程内容、专业培养目标相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使学生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和可操作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他把综合性较强的省级、全国技能大赛进行项目分解,比如“复杂部件数控多轴联动加工”赛项被分解为8个项目,分别融入到《数控编程与操作》、《数控车专项技能训练》、《数控铣加工中心专项技能训练》等课程中,分组学习、分组竞赛,达到塑学风,促教风的成效。

二、赛教结合,寓学于赛

2012年至2019年,连续八年被教育厅聘请为中职比赛数控车裁判;2015年至2018年,连续三年被内蒙古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聘为中国技能大赛-内蒙古职业技能大赛数控铣裁判。丰富的技能大赛经验和扎实的技术评判水平,使他坚持把技能竞赛作为数控加工课程“学、教、改”技能教学的重要手段,将竞赛与培养目标、课程学习、技能训练、岗位练兵紧密结合,学、练、赛与教融为一体。

以赛促学  将技能竞赛的内容与具体的课程内容、专业培养目标相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使学生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和可操作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他把综合性较强的省级、全国技能大赛进行项目分解,比如“复杂部件数控多轴联动加工”赛项被分解为8个项目,分别融入到《数控编程与操作》、《数控车专项技能训练》、《数控铣加工中心专项技能训练》等课程中,分组学习、分组竞赛,达到塑学风,促教风的成效。

以赛促教  从实战出发,精心钻研竞赛的规程。通过参加或组织竞赛,有效地提升了组织能力、工作能力和教学水平,他不仅专注于自己的专业知识,还经常与行业的专家、大师交流技艺,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通过参赛学生现场表现和比赛结果,反思自身教学的方式方法,提升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与学生形成良性互动,达到“以赛促教”的效果,实现教学相长。

以赛促改  带动青年教师组织、参加技能竞赛,增加各校间的学习交流与切磋机会,并用鲜活的专业技能教学实践,带动专业课程的改革。在机制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班,他和专业负责人一起与企业技术人员研讨,把企业项目纳入学生必修课,制定课程标准,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有效地解决学习与就业的脱节,理论与实践不对接的问题。

2008年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学生分别荣获全国数控铣第三名、数控车第五名;2012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数控机床装调、维修与升级改造比赛,荣获团体二等奖;2017在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复杂部件数控多轴联动加工赛项中荣获全国第一名,他被评为“全国优秀指导教师”。

以赛促建 以国内外技能大赛、技术服务为引领,带领专业教师团队,带动高层次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他把企业的用人标准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重要依据,参与制定数控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张以技能大赛为契机,把企业的用人标准和技能大赛的竞技标准以及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起来,赛教结合,寓学于赛,以赛促改,参照技能大赛要求,制定课程体系;在专业技能课程考核方案中,将学生的比赛成绩折算成相应的学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他积极配合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改革,以师傅身份,带动学生提高专业技能。他依据专业教学标准和行业标准,编写《数控编程与操作》、《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数控车床专项技能训练》等多门课程标准。

为更好地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提升青年教师的技能,每年暑假与寒假组织教师进行数控、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生产线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及双师素质,带动专业教师共同服务于学院发展。组织学生开展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数控维修等方面的兴趣班,利用业余时间集中培训,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专业技术技能。

以赛促研 随着专业技能的不断提升,处理生产实际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通过嫁接、转化、推广和应用新工艺、新技术,科研创新能力也得到大幅提升。2016年主持自治区十三五课题《校企合作,推进机制专业的建设》研究;参与自治区级《 基于非标机械手在数控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等4项课题研究,参与学院《 数控机床主轴延长件优化设计及其试验研究 》等2项课题研究,主编教材《数控车床操作教程》,担任《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机电设备的维护》、《数控技术》、《机电设备的维修》、《机电设备的装配与维修》等教材副主编,发表《“现代学徒制”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究 》等论文4篇。

三、攻坚克难践行“一带一路”

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坚持“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精神,不断加强学习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职业技能竞赛相关政策法规、裁判员素质要求、职业技能评判要求等,履行人民教师的社会责任。

作为中肯职业教育合作项目中方代表团核心成员,在项目前期工作中,针对肯尼亚大学机械工程等紧缺工业门类,2011年至2016年,先后五次赴肯尼亚为当地学校进行为期数月的师资培训和实践技能提升培训。作为主讲教师,他理论功底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强,受训教师高度认可,展现了中国职业教育教师的社会责任感。

他全程参与组织第三届、第五届由中航国际发起并资助的非洲职业技能大赛(简称“ATC大赛”)。参与第三届ATC大赛机械加工技能大赛的区域选拔赛及决赛培训,来自肯尼亚的29支参赛队伍130人参加了初赛选拔。经过高强度的决赛培训,学员们的机床操作水平已经达到国内中级技工的水平,机电知识和规范操作水平赢得与会嘉宾一致好评,在当地产生了强烈反响,一致表示要学习中国经验。通过精心策划的培训项目和竞赛环节,ATC大赛技术服务成效显著,受到合作单位和国际同仁的认可,形成中国教师履行海外社会责任的创新模式。

雷彪用无悔的青春在职业教育中不忘初心,努力前行,宛如红烛照亮学生,挥洒一腔热血,培育满园新绿。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成绩,收获了荣誉:2008年至今,先后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华中杯”数控技能大赛教师组数控车第二名、全国教师组数控车优秀奖、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加工中心五轴比赛优秀奖、全国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多次荣获“全区技术能手”、“全区青年岗位”、自治区教育系统“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11年荣获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荣获技师、高级技师突出贡献奖;2017年荣获自治区“草原英才”荣誉称号。2022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北疆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