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新闻 > 正文

“就”在北疆|系列报道⑦: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多点发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发布时间:2025-07-15 | 浏览次数:

就业是民生之基、发展之要,是高等教育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落点。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就业优先”决策部署,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推出“就”在北疆系列报道,集中展示全区高校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创新实践与典型经验,为推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北疆方案”。

关注“就”在北疆,看内蒙古高校如何以智慧和担当书写就业答卷,助力万千学子在北疆大地绽放青春!

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多点发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近年来,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产业需求、聚焦学生发展、聚焦服务创新、聚焦质量提升,多点发力保障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全盘谋划

耕好就业工作“责任田”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部署,将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作为政治任务,积极构建“全员化责任共担、全方位资源整合、全过程指导服务”的就业工作体系,形成党委统揽、部门协同、四级联动的工作格局,全面保障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构建全员化就业工作体系。建立学院、系部、辅导员和就业导师四级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党员教师在促进就业创业中的作用,形成“党委主抓、部门协同、院系联动、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格局。

打造全方位就业育人体系。将就业课程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就业+创业”融合的课程体系;建设一站式就业服务工作站、生涯教育创新工作室、生涯体验中心等12个育人实践场所;搭建“校内专职+校外专家”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发展教师库;丰富就业形势与政策宣讲、名企进校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就业育人主题系列活动,形成多方联动的全方位就业育人体系。

搭建全过程就业指导体系。按照人才成长规律,设置生涯启蒙、规划、发展三阶段不间断就业指导课程;成立就业社团,开展企业宣讲活动;组建求职能力提升实践团,利用寒暑假开展就业实践活动,形成一课堂培育、二课堂增进、三课堂实践的联动就业指导体系。

多维联动

念好推动发展“活字经”

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紧扣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构建“产业需求引领→专业动态调整→培养过程优化→就业精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的五位一体闭环系统,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范式。通过建立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制度、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机制,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高度匹配,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以就业“活”专业。以就业为导向,对接自治区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及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重点建设能源、装备制造类专业16个,新能源专业7个,现有专业中,自治区级以上高水平专业占比超50%,形成了与自治区能源、装备制造等重点优势特色产业和新能源、高端装备、大数据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度契合的专业结构体系,成为高质量就业的“压舱石”。

以就业“活”育人。以就业工作为纽带,深化内蒙古机电职业教育集团、现代能源电力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丰富8个产业学院合作载体,校企联合实施“工匠班”“冠名班”“订单班”等人才培养模式,新增订单班18个、自治区级工匠班5个。构建了“联合招生、交替培养、双境实践、精准就业”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人才竞争力显著增强,成为高质量就业的“助推器”。

以就业“活”招生。完善毕业生就业跟踪机制,建立涵盖生源质量、培养能力、就业水平等多因素的专业招生计划测算体系。新增风力发电工程技术、光伏发电工程技术等新能源专业13个,停招专业9个,招生、就业联动,下好高质量就业的“先手棋”。

分类施策

打出高质量就业“组合拳”

学院全面落实《“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部署要求,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构建“用功拓渠道、用心提质量、用情强帮扶、用智优服务”四维就业促进体系。通过系统化施策、精准化服务、数字化赋能,全面赋能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在提升就业实效上“用功”。与鄂尔多斯蒙苏经济开发区、乌海市乌达区政府、霍林郭勒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地区构建了“政府推动、行业指导、校企主导、多主体实施”的产教融合生态圈。发挥资源集聚优势,高频次开展访企拓岗,丰富招聘会形式,面向2025届毕业生已开展线上线下双选会及宣讲会192场,参会企业620家,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平均每人9.5个。

在高质量就业上“用心”。通过赛项选拔、实践能力提升等方式,推荐优秀毕业生进入航天六院、一机集团等央、国企工作。通过免费开设专升本选修课,多渠道开展征兵宣传动员等方式,升学、参军入伍学生人数逐年增加。

在困难群体上“用情”。建立困难群体就业动态清零机制,实施 “一人一策”的家校联动、精准帮扶措施。

在增强工作效能上“用智”。搭建就业数智平台,增设AI岗位匹配、VR面试模拟等功能模块,实现就业信息推送的个性化、精准化、高效化。

来源 |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中心新媒体“北疆就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