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圆满落幕。我院五支参赛团队表现卓越,分获能源动力赛道金牌与银牌、机械设计与制造赛道银牌、智能装备应用赛道铜牌及水利赛道铜牌。这一优异成绩,充分彰显了学院在专业教育、技能培养和综合育人方面的显著成效。
荣誉的背后,是一群心怀梦想、并肩同行的师生团队。他们以共同的目标为引领,日夜奋战、精益求精,用汗水与智慧书写拼搏的故事。为深入挖掘技能成才故事,分享宝贵参赛经验,激励更多学子走技能报国之路、圆技能成才之梦,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优秀团队,聆听他们荣誉背后的奋斗历程与真挚心声。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智能装备应用赛道铜牌师生团队。
实战筑基,备赛时的勤与进
2025年暑期,烈日炙烤下的数控实训基地,室温直逼38℃。然而,备战智能装备应用赛道的王祺炫、张春雷、武瑄、袁放四位同学,却将这里变成了他们的“战场”。

每天的模拟训练,四人如钉子般“铆”在岗位上:有人为机械臂进行毫米级微调,有人逐行优化PLC程序。从清晨7点到深夜10点,汗水浸透工装,身影始终与设备为伴。

指导教师王京、李满亮全程守护,她们拆规程、磨方案,制定了“理论筑基、模块攻坚、实战模拟”三阶段训练计划,并引入企业真实的葵花籽筛选生产线技术,让每一次练习都贴近实战。面对“技能+讲解”的双重考核,他们逐字推敲表述,带领学生一遍遍演练,力求精准无误。

12小时的日复一日,让四人从初遇故障时的手足无措,成长为听声辨位的行家里手。两个月的酷暑淬炼,不仅练就了肌肉记忆,更形成了递工具、报参数时无需言语的默契。这份用汗水浇灌出的底气,终将化为赛场夺目的光芒!
沉稳应战,比赛时的稳与快
比赛当日,团队需在60分钟内完成葵花籽精筛产线的全流程操作与讲解。然而,意外不期而至——物料检测环节视觉传感器数据骤然漂移,跳动的参数如同“定时炸弹”。危急时刻,团队展现出惊人的沉着。

张春雷攥紧拳头却未乱阵脚,指尖稳稳重启标定程序。袁放同步俯身精准调整机器人运动参数。王祺炫飞速核对PLC逻辑,脑海里飞速过着每一条指令。短短三分钟,故障便被排除,设备重新平稳运转。三人相视间,眼中的慌乱已化为坚定的信任。随后上场的武瑄,把行业痛点拆解得十分透彻,将项目创新与应用价值娓娓道来,声音里满是笃定。

这份临危不乱的沉着、无需多言的默契,成了赛场上最动人的答卷。
破茧成蝶,载誉后的悟与得
当获奖喜讯传来,团队沸腾了。这份荣誉,是数月汗水与坚守的结晶,更是技术与心智的双重蜕变。

王祺炫动情回忆:“闭幕式还没结束,我就给老师发了感谢信息。谢谢她们陪我们熬过无数日夜,一遍遍打磨技能。”张春雷感念队友:“为了共同的目标,我们彼此支撑,从未放弃。”袁放则认为,收获的不仅是工业机器人编程等硬技能,更是面对突发状况时的冷静与韧性。

这段经历,已成为他们青春岁月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它见证了他们从操作冲突到默契配合,从困难重重到游刃有余的成长。相信这份淬炼过的勇气与协作精神,将伴随他们走向更远的未来,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继续闪耀。
来源 | 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