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如光,微以致远。在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有这样一批辛勤耕耘的教育者:他们长期扎根教学一线,坚守育人初心,以专业与热爱托举起学生梦想。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学院特推出“弘扬教育家精神”专栏,集中展示在学院2025年教师节表彰中获评“教书育人楷模”“匠心耕耘奖”等荣誉称号的优秀教师风采,充分发挥他们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过程中的典范与引领作用。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近学院“十大育人标兵”获得者高峰、郭俊、青松、张婷凯、于鸿达。
课程育人标兵·高峰:匠心铸魂,做新时代思政育人耕耘者
高峰,汉族,硕士学历,讲师,现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先后获得第十三届内蒙古自治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思想政治课专项组一等奖第一名;第七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首届全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精品示范微课特等奖;第四届教育部教学展示内蒙古地区高职高专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特等奖。

高峰在高职思政课堂辛勤耕耘六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将抽象理论转化为有温度的故事,把理想信念深植学生心中,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真正的“引路人”。
她坚信“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率先推行“一案到底”教学法,通过真实案例贯穿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感悟理论力量。
她坚持以赛促教,屡创佳绩。先后获国家级奖项6项、自治区级奖项14项,被破格认定为“示范性种子教师”。连续多年参与创作并主演思政课微电影,《十八岁我当兵到部队》《齐心协力建包钢》等作品获“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大学生微电影大赛二等奖、优秀奖等多项荣誉,并多次获评自治区优秀成果奖,实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作品育人”的有机统一。
她作为“北疆青年讲师团”成员,深入校园、社区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助力红色基因传承。在团队建设中,她倾心指导青年教师,通过教学观摩和团队协作形成良好的“传帮带”机制,为思政教师队伍发展持续注入活力。
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映星辰。高峰,正以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担当,书写着高职思政教育的精彩篇章。

教师寄语
别觉得思政课“远”,它就在我们每天的选择里。我们上课讲案例、拍微电影、去企业实践,就是要让理论“活”起来,让同学们看见信仰的力量。愿同学们在机电的课堂里练就本领,更在人生的答卷上写满担当。脚踏实地,用你们的奋斗为亮丽内蒙古书写新时代的答卷!
科研育人标兵·郭俊:匠心筑梦,创新领航
郭俊,汉族,本科学历,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自治区“英才兴蒙”工程高层次人才(五类),现任机电工程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教研室主任、机械制造与智能控制党支部副书记。先后被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建设机械职业教育委员会授予“模范教师”荣誉称号,被自治区教育厅授予“全区职业院校教师能力大赛优秀工作者”荣誉称号。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自治区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在职业教育事业中,郭俊始终心怀敬畏,兢兢业业,将13年航天军工企业经历中锤炼出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深深融入教育教学之中,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倾注全力。
扎根职教,奋楫科研担使命。作为核心成员,他积极投身学院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国家级党建样板支部、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全国黄大年式教学团队等重大项目的建设,为打造职业教育标杆倾尽全力。在科研方面,他主持及参与国家级、自治区级课题10余项、横向课题20余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5篇,主编、副主编教材5部,获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
勇挑大梁,科技利刃破难题。作为学院首届科学技术协会委员,他主动牵头成立环保设备技术服务研究室,致力于服务区内中小微企业开展技术革新与工艺攻关。他充分发挥技术专长,为神华神东天隆集团等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服务及技术技能培训,被4家企业聘为“技术顾问”,2家企业聘为“特聘教授”,技术服务到款40余万元
躬耕教坛,教学成果润桃李。他积极将科技服务成果反哺教学,把企业实际生产案例和科技服务案例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创新模块化教学改革,所授课程教学质量评价连续12学期获优。
创新引领,匠心独运育英才。他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指导学生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项,在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获自治区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

教师寄语
同学们,知识是你们远航的风帆,技能是你们坚实的基石,而创新则是突破自我的钥匙。愿你们在实践中锤炼真本领,在探索中激发新思维,让匠心与智慧交织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我将始终以科研为翼、以育人为责,与你们并肩前行,共同书写职业教育的辉煌未来。
实践育人标兵·青松:深耕实践育人路,笃行民族团结情
青松,蒙古族,硕士学历,讲师,现任能源与材料工程系党总支副书记。先后获得学院优秀党务工作者、就业工作先进等荣誉称号,指导学生获得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全国总决赛铜奖、第八届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长视频组二等奖。

青松始终坚持以实践作为民族团结教育最生动的教材,他将“知行合一”理念贯穿育人全过程,构建“品牌活动、社会实践、能力培训”浸润式实践育人体系,通过创设真实教育情境,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坚定信念、增进情感、提升素养。
打造品牌实践活动,使民族团结教育“可感可触”。他立足学生成长需求,创新打造“石榴籽”实践育人矩阵,主导创建的“校园传统体育那达慕”五年来累计吸引近8000人次参与。他组织师生自编自导自演微电影《勇往无前的蒙古马》《草原劲松》和舞台剧《国家的孩子》,使学生在艺术创作中深刻理解民族团结,实现做中学、学中悟。
拓展社会实践路径,让爱国情怀“扎根心田”。近三年来,他带领500余名学生先后走进乌兰夫纪念馆、呼和浩特市边检站等10余个实践基地,通过开展“寻访国家的孩子”、重走红色路线、担任科普讲解员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将育人课堂从校园延伸至社会大舞台。让学生在行走中实践、在服务中学习,深刻体会“民族团结”与“爱国奉献”的时代内涵与现实意义。
构建能力提升平台,让综合素质“全面开花”。他充分利用学院素质拓展基地,开展团队建设、诚信感恩等培训30余次,覆盖3000人次。通过“信任背摔”“毕业墙”等体验式培训,磨炼学生意志、培养协作精神。在“石榴籽班”中,组织开展政策讲解、普通话培训等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

教师寄语
教育绝非知识的单向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照亮道路的过程。真正的成长发生在书本之外的实践沃土。我愿做那座连通理论与现实的桥梁,引领学生在做中学、在挫败中成长。期望我的学生不仅博闻强识,更能心怀热忱、脚沾泥土、敢闯会创,以行动书写青春,以智慧服务社会。
文化育人标兵·张婷凯:文化润心十八春,知行合一践初心
张婷凯,女,汉族,硕士,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现任学院团委书记。先后获得自治区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全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组织工作者”。

从一名专职辅导员到担任学院团委书记,18年来,张婷凯始终秉持“以文化人、以文育德”的理念,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学子。
学生思想的引领者。她坚定育人初心,将最新理论融入日常工作,主持参与多项思政课题,以家国情怀滋养学生成长。所带班级获评自治区“优秀班集体”、全国“活力团支部”。
学生成长的守护者。她将文化育人贯穿德育全程,精准把握学生发展需求,精心策划并组织校园文化技能艺术节、社团文化节、创新创业大赛等系列特色活动,为学生搭建起展示才华、锤炼本领的广阔平台,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组织协调、实践创新等综合能力。
学生成才的筑梦者。立足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实践意愿高”的特点,她坚持“以赛促学、以赛育人”,近年来指导学生获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奖项6项,自治区“挑战杯”等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6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8项。本人荣获自治区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奖,用实绩为“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写下生动注脚。

教师寄语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是以生命影响生命、以心灵点亮心灵的旅程。我愿以挚友的真诚倾听你们的心声,以教师的担当指引你们的前行。陪伴你们在自我成长中走向坚定,在追逐梦想的路上始终无畏。愿你们永葆赤子之心,锤炼过硬本领,勇担时代使命,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
网络育人标兵·于鸿达:网络耕耘者,青春引路人
于鸿达,女,汉族,本科学历,讲师,现任学院团委宣传部副部长。先后获院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共青团干”等荣誉22项,自治区级“优秀工作者”“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12项,指导学生获自治区级、国家级奖项15项。

于鸿达深耕网络育人一线,准确把握新时代青年特点与信息化趋势,持续推动网络育人守正创新,着力激活网络育人“青春密码”。
筑牢网络阵地,做青年思想“点亮者”。她牵头运营学院及团委官方微信公众号,年均发布原创作品200余篇,总阅读量超50万。创新策划“二十四节气小课堂”“书香机电·‘书’适圈”等栏目,推出《“奇技青春”系列采访》等一系列广受青年学生欢迎的原创作品,以生动叙事转化宏大主题,用青年语言传递主流价值,使网络思政工作更接地气、更具温度、更入人心。
汇聚网络力量,做校园文化“塑造者”。她通过组织照片征集、视频大赛等活动打造网络文化品牌,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和主体意识。推出“榜样的力量”专栏,广泛宣传优秀学生和集体事迹,营造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有效助推优良学风、校风建设。
强化队伍建设,做朋辈引领“组织员”。她注重培养学生网络骨干,通过系统培训和实战演练提升学生的网络素养、媒介技能与责任意识,打造了两支可靠的新媒体辅助力量。支持学生创作思想性与趣味性兼具的网络产品,形成“身边人影响身边人”的良好朋辈效应,持续扩大网络正能量传播声量。

教师寄语
指尖轻舞,连接心灵宇宙;方寸屏幕,拓开无限天地。我将继续以网络为舟、以真诚为帆,以心育心、以智启思,努力成为那一座照亮远方的“灯塔”,护航青春梦想在云端自由启航!
来源 | 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