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经济与管理工程系“民族团结我践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走进呼和浩特莫尼山非遗小镇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8-27   浏览: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6月27日,经济与管理工程系“民族团结我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团30名师生前往呼和浩特莫尼山非遗小镇,开展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将非遗文化学习、文艺展演与文化宣讲紧密结合,当好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小镇讲解员的热情引导下,实践团成员全面了解了莫尼山非遗小镇。小镇内,一件件承载着历史记忆的非遗展品、一处处展示传统技艺的工坊,都让同学们赞叹不已。小镇内的8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农耕、游牧场景还原,完整的呈现了北方大地的人们从游牧到驻牧乃至农耕的生活生产方式中凝结而成的敬畏自然、体用万物的集体智慧。实践团走进马头琴博物馆、非遗艺术博物馆、非遗美食文化研究基地、蒙古族皮艺传习基地等展馆,深入了解、感受了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深刻认识到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传承和保护非遗文化意义重大。实践团还现场体验了木板印花,感受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随后,实践团精心筹备的文艺演出在小镇广场精彩上演。一曲激昂澎湃的红歌《映山红》拉开了演出序幕,实践团成员用嘹亮的歌声,唱出了对祖国的热爱与祝福,瞬间点燃了现场气氛。紧接着,气势磅礴的朗诵《福籽同心,共铸中华华章》,以铿锵有力的语调、真挚饱满的情感,诉说着各民族团结奋斗的伟大精神,赢得了现场游客的阵阵掌声。演出中,成员还带来了民族团结故事《齐心协力建包钢》,宣读了部分《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内容,将现场氛围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精彩的表演不仅为游客们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也展现了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演出结束后,实践团队成员与现场游客们进行了采访,开展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推广普通话的调研活动。成员结合自身学习与生活经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游客们详细阐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推广普通话方面,实践团强调,普通话是我国通用语言,是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重要工具,学好普通话,有助于打破语言障碍,增进各民族之间的理解与信任,推动各民族共同进步。游客们认真聆听,不时与同学们互动交流,现场氛围热烈而融洽。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传承和弘扬了非遗文化,增强了文化自信,也通过文艺演出和主题宣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推广普通话的理念传递给更多人。未来,实践团的同学们将继续秉持初心,用实际行动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