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帮助和引导青年学生通过实地调研和观察,深入了解民族团结现状,充分感知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发生的变化,当好民族团结的宣传者、示范者、践行者,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2年7月12日,经济与管理工程系暑期“三下乡”民族团结实践团来到包头市达茂旗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系党总支副书记寇莹、辅导员嘎力巴干、张淼及呼包鄂周边曾智等12名学生共同参与。
调研民族团结阵地
本次暑期“三下乡”民族团结实践团第一站来到了百灵庙镇朵兰戈尔社区。朵兰戈尔社区是达茂旗为进一步加强禁牧转移牧民管理于2015年4月新成立的社区,常住人口2514户4467人,其中少数民族629户、1290人,占28%。
实践团到达的时候,朵兰戈尔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有一支老年文艺队正在紧锣密鼓的排练节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此老年文艺队全是由辖区牧民自发组织并成立的,有汉族、蒙古族、壮族、维吾尔族,大家每天上午准时约在活动中心,一起排练节目、一起聊天,其乐融融。现场老年艺术队为实践团献唱了一首歌、跳了一支舞,实践团学生也为大家带来了诗歌朗诵《民族团结一家亲》。


到达朵兰戈尔社区,“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几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一排排民族团结宣传标语排列有序。社区副主任斯楞格接待了实践团并介绍,近年来,朵兰戈尔社区党总支立足实际,围绕如何更好地服务社区禁牧转移牧民,将城市基层党建与农村牧区党建进行融合,以“民族团结型”主题文化为引领,创新提出了“1241”服务模式,即在社区禁牧牧民和户籍所在苏木乡镇搭建一个桥梁、提供蒙汉双语服务、打造四个15分钟便民服务圈、立足群众满意这个目标,探索出了一条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服务群众的新路子。社区先后荣获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自治区创建幸福家庭示范单位、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社区、全区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等荣誉。值得一提的是朵兰戈尔社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建设了朵兰直播带货室,利用互联网技术直播带货,销售本地各民族特产,提高了居民收入。



探寻民族团结典范
随后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团入户调研了云叶叶牧民家。云叶叶生于1953年,蒙古族,是一名地地道道的牧民。自2012年搬入百灵庙镇朵兰戈尔小区以来,老人怀着对生活的热爱,怀着为居民服务的真情,无偿为该小区的弱势群体、孤老病残的居民理发、打扫卫生、照顾老人等。10年间,为社区的残疾人及孤寡老人上门免费理发,服务人数达上万人,被评为了市级道德模范。云叶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诠释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真谛。在云叶叶家大家齐唱《学习雷锋好榜样》,实践团学生学习到了“助人是快乐的、团结是有力量的”。
最后实践团还给辖区居民们宣传了《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及惠民政策。


重温民族团结故事
实践团第二站来到了达茂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来到基地实践团通过情景体验课分组朗诵了“国家的孩子”,并参观了齐心协力建包钢主题展馆、3000孤儿入内蒙主题展馆、聆听了巴音宝格达历史分享课。
通过情景体验和参观学习,实践团认识了一个个“国家的孩子”查干朝鲁、多来福、李焱飚……,了解了感人至深的民族团结故事。包钢的建设离不开国家的支援,凝聚着全国人民的力量和智慧、汗水和泪水,是民族团结的象征。包钢建设也书写了各民族建设祖国边疆的壮丽篇章,印证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血肉联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引导各族群众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经济与管理工程系2022年暑期“三下乡”民族团结实践团立足本地区,深入边疆民族地区,了解民族团结现状,感受到了各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面貌、其乐融融的美好生活现状,坚定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实际行动助力民族团结,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