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服务地方创新发展、企业创新发展,积极构建“四维度、四阶段、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努力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创新创业专门课程、创新创业品牌孵化基地和协同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成为自治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高地。
一、实施背景
针对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不足、教育路径模糊、教育介质匮乏等问题,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决策部署,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打造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竞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等方面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着力构建“四维度、四阶段、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努力培养大批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二、主要做法
(一)以研究为导向,构建“四维度”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体系
通过开展自治区级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题研究,构建了“四维度”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体系。在教师维度营造创新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建设专职队伍和协同合作机制;在学生维度依据创新创业教育中学生个性差异、层次化需求、能力性需求、资源需求等进行课堂革命;在时间维度结合阶段性特征、关联性特征、实时性特征、匹配性特征和可持续发展性特征等进行自适应式创新创业教育;在空间维度研究了在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中实施深层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培养、建设创新创业工作室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中心等。
图1 “四维度”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体系
(二)以培养为根基,构建“四阶段”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
以“四维度”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体系为基础,构建了“四阶段”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通识教育阶段,通过聘请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专家开展讲座、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深化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和理解;虚拟演练教育阶段,以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双向嵌入”为主、课堂教学与创新创业竞赛相结合为辅,使学生在虚拟创新创业演练中得到更为直观的理解;校内实践教育阶段,设立“创新创业先锋班”,采取“项目+工作室+实习”三者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模拟创新创业和开展创业实践营造条件;校外实创阶段,依托“互联网+”模式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资源库、虚拟社区、校友会等交流平台,为初创毕业生提供所需资源、给予必要辅导和专业技术支持。
图2 “四阶段”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
(三)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构建“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对应“四阶段”的分步实施,建设“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思创融合”为引导,依托自治区级“思政名师工作室”,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借助《创新创业基础》等通识类课程,让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展示理想信念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平台;以“专创融合”为基础,依托专创融合教育改革研究室,建成自治区级创新创业教育专门化课程《产品创新设计与3D打印实作》等,进行“理论+实践”“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双线双模块”教学改革;以“赛创融合”为抓手,依托《创新与实践实训》等课程,将创新创业实践课程项目开发成学生参赛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技能大赛及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真正实现课赛一体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以“科创融合”为驱动,组建“智能制造技术服务”等12个专项技术创新团队,开发创新创业实训类课程《专业综合实训》,鼓励学生在第二课堂中积极参与教师的项目研究、专利开发以及科技成果转化,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扎实的技术支撑和展示平台。

图3 “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三、成效与成果
(一)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
经过五年建设,学院“四维度、四阶段、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日趋完善,为自治区能源战略支柱产业培养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近万人。建成“智能制造应用技术协同中心”等创新创业教育孵化平台,培育孵化创新创业项目507项,获得“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奖励29项、自治区级奖励315项,大学生自主创业或创办企业15家。
(二)打造协同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打造“42个专业创新工作室+1个大学生创业园+12个专向技术研究室+8个产业学院+7个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创新服务中心” 的政校企协同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每年为3000余名在校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技能训练,为全区近500名教师提供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能力培训,在兄弟院校中起到积极的引领示范作用。
(三)成为自治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高地
开发了一批专创融合的优质课程资源,建成《电力行业创新与实践》和《创新与实践实训》2门国家级创新创业课程、《创业综合实践》等8门自治区级创新创业课程。《高职院校“四维度、四阶段、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被评为教育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特色典型案例。学院获批自治区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示范校”。
来源 | 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