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群充分发挥国家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资源和共享平台优势,针对电力类专业课堂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优化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完善课堂考核评价模式,创新实施“三贯穿,三阶段,五环节”教学模式,真正将虚拟仿真技术融入教学全过程,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学生满意度达95%以上。
一、实施背景
职业教育电力类专业教学中存在设备投资成本高、实际操作危险性大、设备故障难再现等问题。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群以国家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建设为抓手,坚持产业融合、虚实结合,以真实生产场景重现为主线,聚焦课堂教学的难题,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形成了系统性的课堂教学和评价模式。
二、主要做法
(一)聚焦学生主体,创新“三三五”教学模式
贯穿始终三要素,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职业技能为目标,以项目任务为载体,深化校企合作,把专业教育、劳动教育、安全教育三要素贯穿教学全过程。
组织教学三阶段,课前教师布置实际岗位工作任务,发布任务;实时掌握学生学习进度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发布测试。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完成测试,根据结果分析对学生进行分组;课中设计合理的、递进式的教学过程,按照岗位要求,先仿真后实操的进阶式学习过程;课后校企导师对标评价,学生通过资源库平台完成课后作业和提交试验报告,并对有疑问的问题进行提问,与教师在线互动,企业导师对标规范,点评试验报告和实操视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个性化推送学习资料,发布课后作业,推送部分创新项目,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五环节,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通过小组探究、小组PK等方法,引导学生反思、讨论、合作,“一课双师”形成合力,实现懂岗熟岗。依托虚拟仿真资源创设情景,导入教学内容,学生自学展示,分享预习情况,明确教学目标;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展现设备原理,讲解新知,小组讨论,实现知识目标;利用虚拟仿真人机交互,教师仿真示教,进行虚拟体感操作,学生沉浸式练习,突破重点,提升实践能力;依托真实设备技能实操,教师指导学生标准化作业,学生分组分步完成实操训练,突破难点;结合虚拟仿真共享平台进行总结评价,应用自主研发智能机器人对实操实时监控传输到课堂,进行组间互评。

图1“三贯穿,三阶段,五环节”教学模式
(二)遵循成长规律,实施“三评五考”综合评价
依据岗位工作要求,结合学生成长发展规律,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进行多元评价,设计了18个观测点。即以过程评价贯穿全教学过程,以结果评价和增值评价为最终导向,采用理论考试、平时考查、实践考核、素质考评、取证考试,“五考”相结合的方式融入学习过程。学生在专业教学资源平台进行基本知识学习时完成理论考试、平时考查,在设备仿真练习、设备实操练习中完成实践考核、素质考评,课后完成取证考试,结合师生、生生评价形成过程评价。综合评价系统汇聚过程性评价数据形成结果评价,形成学生个性画像,分析学生特点,关注增值评价,为教师个性化指导提供数据依据,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图2“三评五考”综合评价
三、成效成果
(一)“双师型”教师综合能力显著增强
团队教师参与制订国家高等职业学校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专业教学标准5个,申报自治区级课题20余项,发表省部级以上论文30余篇,担任自治区级以上技能大赛裁判3人、担任电力企业技能比武培训师8人,获评自治区技术能手称号1人。
(二)“新形态”教材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编写电力类教材29部,其中3部获批“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3部立项电力行业“十四五”规划教材,2部自治区“十四五”规划教材。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经过实践,学生课程考核优秀率较往年提升20%,测评学生满意度达95%以上,在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荣获国家三等奖2项,自治区一等奖2项,课程思政大赛二等奖2项,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自治区级以上奖励100余项,《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群教学模式与效果评价研究》获批教育部《虚拟仿真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专项课题。
来源 | 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