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建设动态

建设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建设动态 >> 正文

晒晒“双高”成绩单⑪|提升校企合作水平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发布日期:2024-03-07    作者:     来源:     点击:

编者按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多措并举,通过完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搭建“政园校企”合作服务平台、构建协同育人体系等举措,促进校企深度融合不断走深走实,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较好发挥了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为自治区解决能源、电力产业集群人才链与产业链融合不深的问题提供了“有解”方案。

一、实施背景

内蒙古自治区东、西跨度大,工业园区分布相对分散,行业产业集约度高,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低,企业真正参与办学的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导致人才链与产业链融合不深、学生培养途径单一等问题出现。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紧贴自治区产业发展实际,将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进行全方位对接,搭建“政、园、校、企”合作平台,推进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二、主要措施

(一)完善制度建设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学院根据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一体化推进内蒙古机电职教集团、现代能源电力产教融合共同体、产业学院建设,建立机械设计类、电力技术类等7个理事会。完善校企合作工作运行、合作交流沟通、人才双向流动、合作激励和合作保障等机制,形成了“政府推动、校企主导、行业指导、多主体实施”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推动企业主动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形成稳定互惠的合作机制。打通了校企之间资源共享、人才流通、技术服务等壁垒,破解了“有合无融”“校热企冷”的难题。

(二)搭建校企合作服务平台,促进院校与企业深度融合

学院牵头成立了内蒙古机电职业教育集团,组建“现代能源电力产教融合共同体”;与霍林郭勒市政府共建蒙东能源产教融合基地,重点服务蒙东地区“煤电铝网加”绿色循环产业链;与乌海市乌达区人民政府及园区企业建立蒙西地区“绿色化工”产教融合基地,全面服务蒙西煤化工产业链;与呼和浩特市人社局、包头市人社局等政府部门搭建“人才引擎”服务产教融合基地,重点服务蒙中地区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集群。在政府大力推动下,校企建立长期紧密合作关系,开展学生实习、职工培训、就业创业、科研合作、技术技能服务等工作,校企双方形成了“资源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共赢”的良好局面。

双元主体、五维对接、四重保障产教融合育人体系

(三)打造特色产业学院,构建双元主体育人体系

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学院联合重点企业围绕能源、电力、机制等专业群共建特色产业学院,开展“众环学徒班”“华数订单班”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构建了“双元主体、五维对接、四重保障”产教融合育人体系,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双元主体、五维对接、四重保障产教融合育人体系

三、成果成效

(一)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

近年来,毕业生首次去向落实率在95%以上,规模以上企业达90%以上,毕业生在大中型企业就业的占比25.82%,在500强企业就业的占比14.32%。通过对内蒙古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调查结果显示,在校生、毕业生、用人单位、家长等对“校企双元育人”人才培养满意度均超过94%,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

(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近五年,完成横向课题、技术技能服务等校企合作项目110余项,为行业技术进步提供智力支持;面向企业员工开展技术培训、技能鉴定等10余万人次,有效的提升了企业员工技能水平和岗位适应能力;为肯尼亚、加蓬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师、技术人员和学生培训近万人次,开发国际化教材32部,制订课程标准10余门,开展国际职业教育服务,帮助非洲国家提升了职教水平,提升了内蒙古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三)引领示范作用明显增强

内蒙古机电职业教育集团入选教育部首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现代能源电力产教融合共同体”获批自治区首批产教融合共同体试点。《多元协同共建煤电冶行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获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多维互动 育训融合 模块支撑 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和校企合作案例被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就展等宣传平台推广,得到区内外多家职业类院校和职教集团借鉴应用,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来源 | 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