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

当前位置: 首页 >> 典型案例 >> 正文

晒晒“双高”成绩单⑯ | 打造技能人才“匠园” 助力高技能人才培养

发布日期:2024-03-13    作者:     来源:     点击:

编者按: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群围绕行企智能化,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集中优势资源,全力打造集总控室、数字化设计区、生产加工区、智能检测区和智能产线装调应用区于一体的智能制造实践基地,为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培养了大批能源装备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基地已经成为自治区装备制造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匠园”。

一、实施背景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建设一批资源共享,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群针对自治区能源装备制造企业中操作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高技能人才紧缺现象,建设集教学、培训、竞赛多功能于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

二、主要做法

(一)紧贴行企智能化发展,建设智能制造实践基地

紧贴装备制造企业智能化发展趋势,与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德玛吉森精机机床有限公司、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术(青岛)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结合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网络下单、订单管理、产品设计、产品加工、产品装配、产品检测、生产过程调度、生产进度查询等全流程、智能化真实生产过程,采购高速五轴加工中心、智能制造产线等先进设备,建成包含总控室、数字化设计区、生产加工区、智能检测区和智能产线装调应用区的智能制造实践基地,成为自治区装备制造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匠园”。

图智能制造实践基地功能划分区示意图

(二)对接企业实际生产,开发实践教学资源

与内蒙古航天金岗重工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市众环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深度合作,围绕实用性、先进性原则,结合企业生产项目,共同开发工业机器人操作、数控多轴加工虚拟仿真、智能切削单元等实训项目,修订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多轴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标准,制定智能产线课程标准和虚拟仿真实训操作手册,完善实训教学资源体系。校企联合组建1+X资源包建设团队,开发数控车铣加工、增材制造、多轴数控加工、工业机器人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包,为各类学习者提供优质学习资源。

(三)发挥基地教学培训功能,助力高技能人才培养

依托智能制造实践基地,面向专业群及相关专业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面向校内外职业技能大赛选手开展竞赛培训、赛前集训,提升选手的技能水平和竞赛能力;面向区内外职业院校教师开展专项技能提升培训,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和动手能力;面向自治区能源装备企业员工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提升企业员工工作效率和工作岗位匹配度,使自治区能源产业技术从业者的知识技能水平得到了整体提高。

三、成效与成果

(一)基地建设成果丰硕

基地连续获批第46届、47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车项目中国集训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内蒙古自治区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二)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基地累计完成189万人时实训教学任务,学生在职业技能大赛累计获国家级奖15项,1名学生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西部之星荣誉称号,并入选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10余名毕业生就业于乌海市职业技术学、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自治区中高职院校,服务于职业教育,成为技能人才培养的主力军的一员;百余名学生就业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四川工程物理研究院等航天系统,投身祖国航天事业,任职期间在职业技能大赛中多次获得佳绩,成为航天事业发展的后备力量。承接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数控车、数控铣2个赛项的赛前集训工作和河南、山东等5省市世赛车项目集训工作,助力2名选手顺利进入世赛团队。

来源 | 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