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
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
刚刚落下帷幕
内机电学子斩获多项奖项!!!

主赛道获奖项目

项目名称:电巡守望——仿生四足变电站防爆巡检机器人
项目成员:杨燕冬、王文杰、韩春、王强、王鑫、薛天柱、钟智勇、苏艳超
指导老师:张彬、鲁珊珊、李振甲
项目简介:据中国电力生产报告,2022年中国运维电力市场即使每年花费超700亿仍故障频发。据华经情报网报道,每年变电站巡检机器人需求规模达到24亿元。基于此,本团队研发出一款仿生四足变电站智能防爆巡检机器人。契合变电站智能化巡检发展需求,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团队将不负期待、牢记使命,致力于变电站巡检行业研究,加快成果提升和转化,为变电站智能巡检做出积极贡献。
获得奖项:主体赛一等奖
获奖感言:很荣幸代表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参加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正如赛事主题曲唱的那样:“纵使充满惊险,也要向前迈步,勇于创新,敢于开拓,才是我们的态度”。希望团队能够一如既往继续努力,也希望更多的内机电青年学子积极进取,向着更远的方向,更高的目标继续前进,挑战未来,勇攀高峰!

项目名称:数控N95口罩机模具
项目成员:李延庆、 左立业、张仁博、云夏雨、张佳乐
指导老师:李满亮、张松宇、雷彪
项目简介:随着人们防护意识的加强,防护口罩的市场需求一直居高不下,而对于一台口罩生产机器来说,口罩机刀模、齿模是最核心部件。国内口罩机模具产品以中低端为主,寿命短成本高,高端模具受国外产品垄断,造成企业产能落后,急需多轴数控加工技术,创新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艺。本科技发明制作为复杂部件数控多轴联动加工产品——数控N95口罩机模具,由上盖板、底板、刀模、齿模、左立板、右立板6个模块组成。模具呈现一体化整体美观设计,外侧纹路灵活多样,功能实现方便,可快速供给市场需求。产品通过创新加工工艺攻克多项核心技术,学生团队作为第一发明人已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获得转让专利权10余项,分布在多轴数控机床、增材造设备等领域。
获得奖项:主赛道三等奖
获奖感言:希望更多的内机电学子能积极投身到创新创业大赛中,勇于挑战,超越自己!
“黑科技”展示活动获奖项目

项目名称:四足轮式电力巡护一体机器人
项目成员:白東晟、杨燕冬、王文杰、薛天柱、钟智勇、韩春、王鑫、王强、吕忻泽
指导教师:张彬、鲁珊珊、赛恒吉雅
项目简介: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国家能源局要求电网公司要高度重视电力系统运行,变电站稳定运行是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全国每年因变电站设备误检、漏检等原因,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40多亿元。目前变电站人工巡检效率低,存在很大安全风险。基于此,本团队自主研发出一款四足轮式电力巡护一体机器人。相对于上一代的调试实验,升级改进为足轮一体化设计。足式与轮式设计为两个独立系统,能够更好的灵活的实现原地转弯、攀爬楼梯和平地滚动等复杂动作契合变电站智能化巡护一体的发展需求,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团队将不断尝试和创新,我们将继续保持创新、专注、务实和奉献的精神,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致力于变电站巡检行业研究,加快成果转化,为电力行业积极做出贡献!
获得奖项:“黑科技”展示活动“星系”级(特等奖)
获奖感言:创新不是信手拈来,而是不断试错纠正,不断改进尝试的过程。回想起备赛的日子里,多少个不眠不休的夜晚,多少个挥汗如雨的瞬间,多少个失败又重来的步骤,很辛苦,但当站在领奖台上捧起证书的那一刻,证明一切都是值得的。

项目名称:神机侦“碳”
项目成员:王琛暄、郭瑞斌、闫璐、杨振业、刘欣源、潘浩然、贾永荣
指导老师:李竟达、丰洪微、黄燕
项目简介:神机侦“碳”项目拥有在申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团队已承接实际5项测绘项目,得到了多家企业好评。团队针对自治区林草地势特点首创三轴倾转林草勘测无人机,优化倾转结构及飞行模式,续航时间及里程较同类提高三倍。团队成立之初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建立合作,编制无人机林草大数据开放共享标准,助力构建林草生物量及碳储量智能演算库,得到内蒙古自治区林科院权威认证,为我国碳汇交易提供高效化标准化测绘和碳汇计算服务。
获得奖项:“黑科技”展示活动“行星”级(二等奖)
获奖感言: “成功源于努力、成功源于付出、成功源于坚持。”在“挑战杯”的舞台上我们逐梦前行,我们团队有这样一群无限热血的年轻人,为了共同的目标奋力前行,为了突破难题而拼搏、开拓、奋进,为我们的青春年华谱写光辉难忘的乐章。

项目名称:仿生蛇形搜救机器人
项目成员:丁鹏远、吴硕、高梓铭、马荣博、王元楷
指导老师:赵双双、张彬
项目简介:不管是化工、矿难、火灾、交通等人为事故,还是地震、海啸、洪水等自然灾害,灾后救援中快速定位被困人员位置是一个大难题,如果有能穿越乱石的机器人,也许就可以发现废墟下的生命迹象,营救出更多的人!基于此,本团队在前行和侧方位移动的基础上,设计一款能够实现爬坡、抬头等功能的蛇形搜救机器人,可以在复杂地形进行各种勘测、搜救工作,快速发现被困人员并确定具体位置,展开营救。团队将不负期待、牢记使命,加快成果提升和转化,为矿难、地震等搜救应用做出积极贡献。
获得奖项:“黑科技”展示活动“行星”级(二等奖)
获奖感言:对我们而言,这不仅仅是一件作品日臻完善的过程,更是我们感受心的成长历程的最好见证。毫无疑问,它将是我们人生当中一笔宝贵的经历,也是我们对自我挑战的一次重要尝试。在整个项目的制作过程当中,我们学习到的东西才是作重要的。团队精神、科学的研究态度和创新思维是我们最大的收获,将会让我们受益终身!但不止来自于我们,来自团委、指导老师面面俱到的帮助更令人感动,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的很远。(图/文 于鸿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