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理念,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我院于2025年3月启动325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活动以“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一站式’心理健康团体辅导系列活动”“悦读星期三”心理读书会及“心理树洞”四大板块为核心,覆盖知识普及、自我探索、情感支持等多维度需求,累计吸引全院千余名师生参与,助力学生构建积极心理防线。
心理健康讲座:赋能成长,筑牢心理防线
为增强学生心理素质,营造积极健康的学园氛围,我院于2025年3月19日及26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两场,吸引近1000名学生参与。
3月19日,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心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檀老师以“解密心灵密码”为主题开启首场讲座。她结合高职学生特点,通过案例分析、互动问答等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什么是心理咨询、以及大众对心理咨询的误解。
3月26日,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心副主任、二级心理咨询师郭蒙老师以“点亮心灵灯塔”为题,聚焦大学生网络使用与心理健康。郭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网络依赖心理的相关知识。她指出,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深度融入人们的生活,然而,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网络依赖问题日益凸显。“网络依赖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效率,还可能对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如引发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郭老师通过丰富的案例和生动的数据,使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网络依赖问题的严峻性。
“悦读星期三”:以书为媒,点亮心灵之光
2025年3月每周三下午在E区4楼团体辅导室,"悦读星期三"读书会活动如期举行。三期活动共吸引五十名学生参与,通过共读心理学经典著作,搭建心灵成长交流平台。
首期活动中,同学们共读《乌合之众》,围绕"群体心理特征与独立思考"展开热烈讨论,通过身边校园案例剖析群体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第二期聚焦《被讨厌的勇气》,结合大学生实际,多名同学分享如何能够在繁杂的日常琐碎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用自己的双手去获得真正的幸福,突破社交焦虑的真实经历。收官之期通过《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沉浸式阅读,以角色扮演形式解析心理咨询过程,帮助学生揭秘心理咨询,理解情绪管理与自我疗愈方法。
成长就是学会建立心理边界的过程。读书会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延伸,以通俗易懂的经典书籍为载体,引导学生在阅读与互动中提升心理素养,培养理性平和的心态。未来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心将持续创新活动形式,助力学生构建积极心理品质。
“心理树洞”:匿名倾诉,守护心灵港湾
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心理需求,“心灵充电站”辅导员工作室创新推出线上匿名“心理树洞”,打造安全、私密的倾诉空间。学生可选择“希望回复”或“无需回复”两种形式,匿名表达烦恼、压力或困惑;活动上线两周内收到留言百余条,内容涵盖学业焦虑、人际矛盾等议题。
针对“希望回复”的留言,工作室心理老师将梳理共性问题,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系列专题推文,以“案例化解析+暖心建议”提供情感支持。
心理赋能“一站式”直达,团体辅导助力学生成长
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我院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平台,于2025年3月每周一下午开展系列心理健康团体辅导活动,通过趣味互动引导学生提升心理韧性、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3月10日,活动“雷池取水”以情景模拟形式展开。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在模拟“雷池”中完成取水任务,锻炼了团队信任与策略思维。3月17日“蚂蚁翻树叶”活动中,参与者化身“蚂蚁”,在限定条件下协作翻动“树叶”,培养逆境中的抗压与互助能力。3月24日的“假如只有三天生命”主题活动,通过生命价值探讨,引导学生珍惜当下、明晰人生目标,许多学生坦言“重新审视了自我价值”。3月31日开展的“盗梦空间”活动,通过角色扮演帮助学生学会使用现有的资源,学会目标管理与资源整合。
系列活动以沉浸式体验为核心,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设计,覆盖自我认知、人际沟通等主题,未来将持续创新形式,为青年成长注入“心”能量。
系列活动成效显著,长效机制持续发力
本次“3.25”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通过“知识输入-自我觉察-情感支持”三位一体模式,实现心理育人工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永远在路上,我院将持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建设,继续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用专业与温度筑牢心理健康防线,助力学生全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