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板支部
当前位置: 系部首页 >> 党团思政 >> 样板支部 >> 正文

我和我的非洲徒弟

发布日期:2022-05-08    点击:

——记机械制造与智能控制党支部党员

1984年出生的雷彪,是机械制造与智能控制党支部高级工程师。不到40岁的他,在非洲徒弟们眼中,是一位教学经验丰富、专业技术娴熟的“老师傅”。

2012年农历大年初五,29岁的雷彪从大雪纷飞的内蒙古来到肯尼亚,参与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国际)肯尼亚职教项目。

7个人的师资培训团队,有人教机械加工,有人教电工电子,大家在万里之遥的非洲过了个特别的元宵节。

初到非洲,需要慢慢适应。十年前的肯尼亚,除了首都内罗毕,各职业院校大多位于偏远落后的地区。“水土不服,就吃从国内带来的挂面。有时还要半夜爬起来捉老鼠。”雷彪回忆。

教学相长。让中国师傅充满干劲的,是非洲徒弟对艰苦求学路的甘之如饴。

“能吃苦”是雷彪对洋徒弟的第一印象:晨光熹微,就齐齐整整坐进课堂;实操车间里,一摸着机床就不愿离开;早过了放学时间,才一个个走出校门、钻进夜色……“他们学起东西来,就像永远吸不满水的海绵。”雷彪说。

对于入学阶段已经过优中选优、层层筛选的洋徒弟,雷彪深知,他们将成为所在国相关技能培训领域的主力军。随着教学深入,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令雷彪备受震撼:“我忘不了课堂上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

最让雷彪难忘的,是一群来自科特迪瓦的学生。刚接触法语区学生,中国老师不会法语,教学又涉及大量的专业术语,语言障碍让老师们犯难。

徒弟们这边,语言障碍却仿佛不存在。语言沟通费事,就打手势交流;知识一次没弄懂,就再问一次;机器一遍没用明白,就再操作一次……抢着机床练实操、追着老师问问题,靠着这股子“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再加上翻译人员的帮助,法语区学生照样取得了优异成绩。

雷彪指导学员操作机床。

8次赴非任教、600余名非洲师资学员顺利“出师”、为当地企业完成多项技术服务……这是“老师傅”雷彪的业绩单。

徒弟们从接过图纸“两眼一抹黑”到能够独立完成订单,参与加工的零配件从简易走向复杂;实操车间的教学设备,从光洁崭新变为饱经沧桑,将大量新学员锻造成熟练工……雷彪为徒弟的成长而欣慰,也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职业教育的巨大发展而振奋。

如今的雷彪,桃李遍非洲:有的站上讲台,成为非洲职业教育师资力量的新鲜血液;有的走工地、下车间,成为在非中资企业的熟练工人;有的回到家乡,靠一身本领办厂致富,开上了小轿车……

“师资学员回到各自国家、走上教学岗位后,还会教出更多学员。中国师傅离开后,留下的是徒弟,还有徒弟的徒弟……每个人都为非洲职业教育尽一份力,这片大陆的面貌会彻底改变。”雷彪说。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高职园区学府路1号   邮编:010070
招生电话:0471-5279084 0471-5279085   就业咨询:0471-5279086

版权所有 © 蒙ICP备案09004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