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工程系历史悠久、实力雄厚,是我院专业特色明显、学科优势突出的重点教学系部。成立至今,始终践行“笃学立志 精技强能”的校训,以严谨、务实的办学理念,科学、规范的治学方法,全力培养理论基础厚、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为地方经济和社会进步服务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提升服务地方区域经济能力。持续不断内增实力、外塑品牌,着力打造家长满意、社会认可、学生成才的“魅力机电系”。
机电工程系始终紧跟步伐,与学院齐心共谋发展。2010年至2014年间,承担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2个重点专业建设任务;2015年至2018年间,承担《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群1个及骨干专业建设项目2个;2019年至2024年,完成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群建设任务,验收通过。现在正在进行第二轮“国双高”申报工作。
成果成效
打造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国家级1个、自治区级1个,教师担任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荣获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全国技术能手等重大荣誉称号34人次;所属党支部获评“第三批全国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样板党支部”“全区坚强堡垒星模范支部”,系工会获评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小家”荣誉称号。
建成精品在线课程国家级2门、自治区级9门,参与完成2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主持完成自治区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7门课程入选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活页式教材14部,出版数字化教材6部,获批职业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国家级3部、自治区级3部;近年,学生在各类大赛中获得国奖20余项、区奖百余项项,在全国“金平果”排行榜中,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位列第5名、机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位列第12名。
获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世界技能大赛数控车项目中国集训基地、自治区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践中心、自治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成“1+X”考核基地及管理中心3个;5年累计开展培训8912人次,为30余家企业完成技术服务70余项,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10余项,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3000余万元,实现科技成果转化6项。
完成坦桑尼亚机电一体化技术员(5级)国家职业标准及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开发双语项目化教材10部,完成非洲、蒙古国师资培训301人次、技术服务10项,创办非洲职业技能挑战赛并组织实施6届,惠及9个国家37支队伍110名选手。
突出事迹
携手工匠模范,同育德技并修高技能人才。依托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和专项实训室,携手14名全国劳动模范,创建自治区首家“劳模育人工作室”,开设数控车铣、工业机器人等兴趣班,举办劳模公开课、技艺传承、劳模工匠进校园、进乡村送技术等活动,两年来累计开展活动50余场次,受益师生近2万人。近五年,机电工程系共获得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奖励105项,领跑在自治区高职院校技能大赛道路上。
聚焦服务社会,科研攻关共惠民生。着力解决自治区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卡脖子”关键技术问题,建成环保设备研发共享型技术技能创新基地、开设“现场工程师”班、开展数控编程与操作等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等;联合企业研制并试用恒温水槽、牛颈夹等养殖设备,助力兴安盟扎赉特旗阿尔本格勒镇海力斯台嘎查村民“数字养牛”发家致富;两年内为20余家中小微企业开展技改研发项目50余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10余项,累计进账400余万元。
响应国家倡议,助推国际合作纵深发展。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服务国家“走出去”战略,助力肯尼亚国家职业教育建设与改革,形成“标准输出、平台支撑、机制保障”国际化人才合作培养模式,为“一带一路”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中国方案”;系部教师连续多年服务“非洲职业技能挑战赛”,该赛事已惠及8个国家203所院校,成为当地企业遴选技能人才的“黄金名片”。近两年为肯尼亚开展专业培训271人次、技术服务10项,为蒙古国开展师资培训30人次;《“一带一路”背景下中肯职业教育装备制造类专业国际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成果,获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