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群以打造创新型“双师型”教师团队为根本任务,将强化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贯穿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全过程,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以培养“教练型”教学名师和“工匠型”技术技能大师为主线,制定并实施了“双轨式”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优化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实施背景
针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普遍存在的师资队伍结构不均衡、教学水平落后、教学质量不佳、社会服务能力薄弱等问题,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群以打造创新型“双师型”教师团队为根本任务,以师资结构优化和教师能力提升为目标,将强化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贯穿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全过程,建立了“双轨并进、以赛促教、以训促学、技术研发与服务协同发展”的社会技术服务能力联动体制;依托“内蒙古机电-利丰汽车维修中心”“众创空间-智能创新基地”等技术技能服务平台,面向汽车行企开展技术攻关和项目研究;实施专任教师素质能力提升计划,打造了一支“专业带头人领衔、大师和骨干教师支撑”的专兼结合高水平师资队伍,教师团队实践教学与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形成了师资队伍建设和社会服务的“内机电”示范样板。
二、主要做法
(一)构建“双轨并进”校企人才流动机制,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专业群构建师资队伍“双轨并进”的流动机制,打造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高水平教师团队。“双轨”中的“主轨”为校企互聘互训,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高速轨道,即企业名师进校园,骨干教师进企业。通过聘请企业能工巧匠、技能大师担任兼职教师以及推行教师下企业实践,建立校企人员互聘互训机制。学校为企业提供企业人员培训及技能提升渠道;企业为教师提供技术技能提升的平台资源,建立合作互赢激励机制,实施课程质量双重评价机制。“分轨”为专业引领,大师支撑,专创融合,多元提升的超速轨道,即通过实施汽车领域名师培养计划、双师结构优化工程,分层培育名师及大师,分阶段梯度培养高水平专业带头人。
(二)强化“内培外引”校企双师共育举措,提升团队服务能力
内培外引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打造“思政素质+人文素养”、“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的“双师型”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内培着重“苦练内功”:通过校企双向动态循环的教师素质与能力提升机制,加强教师技术技能水平的提升;参加德国、新西兰、英国等国际性师资培训,提升国际化职教理念;组织教师实践技能竞赛、教学能力比赛,提升“双师”教师实践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外引着重“相得益彰”:充分利用产教融合基地资源,从长城汽车、吉利汽车等国内知名汽车企业引入企业大师担任兼职导师,以典型工作岗位技能提升为出发点,共建共享型课程资源库,构建了“基础相通、核心互融、拓展互选、综合提升”的专创融合、课岗融通模块化课程体系;分阶段实施教师专项技能提升计划。
(三)搭建“产学研训”一体化服务平台,开展多元社会服务
以“产学研训”一体服务平台塑造“金师”团队,形成了“平台载体-创新团队-社会服务-成果转化”的科技创新与服务模式。
产—立足校企“共建共享共用型”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汽车生产市场和汽车后服务市场社会服务。
学—紧密结合产业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依托“双轨制”导师团队和校内外实训基地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研—基于企业技术改造与升级的需求,开展技术攻关、产品实验、横向课题研究,促进成果转化率的同时,实现了教师教学创新能力与技术服务能力双提高。
训—以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为平台,开展区内外职业院校骨干教师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与企业签订员工培训合同,开展企业员工职业能力培训及技能提升培训;基于“1+X”职业技能考核站,开展“1+X”技能等级考核及培训工作;选派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负责人、专业带头人开展国际项目培训,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输出职业教育“内机电范式”。
三、建设成效
(一)建成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服务型”教育教学创新团队
实施“双轨并进”流动机制建成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团队现有现有高级职称7人,占教师总数的33.3%;博士1人,硕士16人,高层次人才占比76.2%;三年累计下企业实践教师963人次;建成30人左右的兼职教师师资库,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课时比例年平均达27%;经过三年建设,双师素质比例从66.22%提高到95%;培养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汽车故障检修”赛项裁判员1人,自治区级职业技能大赛裁判6人,高水平专业带头人4人;教师团队三年累计为自治区中高职院校培养专业带头人及专业领军人才520余人;1人获中航国际成套设备有限公司肯尼亚职教二期项目“优秀教师”荣誉称号;教师团队参加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获得一等奖1项,代表自治区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获得国赛三等奖1项。

SHAPE \* MERGEFORMAT
(二)建成多元化、融合型教学资源库,助力职业教育发展
建成汽车电路与电气设备、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网络等6门核心课程优质资源;建成汽车构造、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技术等5门院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建成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电路与电气设备等9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成汽车运用与维修等“1+X”证书制度职业技能等级认证培训资源包5个;全国公开出版“互联网+”新形态数字化专业核心课教材12部,累计发行量超8万册;专业群教师团队公开发表教改论文9篇,论文下载量超1500余次;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课堂革命”优秀典型案例10个。自治区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发动机构造与检修》,累计有近4197人选课,28所院校注册下载,网络互动7336次,累计浏览4.89万次,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推广成效。
SHAPE \* MERGEFORMAT

(三)建成“产教融合、科创融汇”服务平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校企共建内蒙古机电-利丰汽车维修技术中心、内蒙古机电-利丰汽车尾气综合治理M站及众创空间-智能创新基地;社会服务累计创收4.3万元左右,累计服务车辆1500余次;“内机电汽车外观修复服务团队”开展区域性汽车后市场服务,为学院教师及周边区域汽车提供外观修复服务400余车次,车主好评率100%。
建成全国重点建设汽车运用与维修“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1个,三年累计开展职业教育理论及技术技能培训120余人,培训到账金额135.04万元;三年累计开展“1+X”技能等级考核及培训工作,培训3800人日;为企业员工开展职业能力培训及技能提升培训210余人,企业及员工满意度100%;专业群社会服务团队三年累计为20余家汽车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实施技改项目20项,横向技术服务到账资金226.7万元,为企业产生直接经济效益459余万元。

SHAPE \* MERGEFORMAT
四、经验总结
专业群教师团队以“内培外引”“双轨并进”打造理论教学与实践水平双提升的专兼结合“双师型”师资队伍,在社会服务中形成了一批建设成果,形成了彰显专业特色的创新型教学团队发展模式。
形成了“双轨并进、以赛促教、以训促学、技术研发与服务协同发展”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模式。
建立了一套校企“双向互聘、双向互济”的人才流动及激励机制,形成校企校际共同体,增强了专业综合竞争力。
构建了“平台载体-创新团队-社会服务-成果转化”的科技创新与服务模式,为专业建设赋能,提升教师技术服务能力,促进了产教科的有效融合。